0岁是评估个人发展状态的一个特别的界点。在这一阶段,个人学业的根基已经确立,价值观业已形成,逐渐稳定于一项工作,一切都像刚刚开始,一切又都尘埃落定。有人在30岁白手起家,走向飞黄腾达;也有人在30岁事业有成,却在经历变故后,泯然众人。
30岁,你还会重新做职业选择吗?
1、职场的本质 不过是利益交换
年轻的时候,经常听同龄人抱怨:
“凭啥脏活累活都让我干?”,“这份工作对我有价值吗?”,“为什么不安排我做点有意思的工作?”……
久而久之,这样的疑惑越来越少,因为有活干比没活干强,有难干的活比轻松的活强。
之所以人会这么想,是因为你懂得了:职场的一切本质都是交易。
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皆为利往。无论是老板、同事还是合作伙伴,所有的关系都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。
换句话说,一个优秀的职场人,永远不会奢求别人的恩赐,他们只会不断想法子提升自己的“可被利用价值”。
20几岁的人,对未来的机遇有着无限遐想,好比那句老话——“压对牌赢一局,跟对人赢一世”。
这句话原本没错,可要放到一个三十好几的人身上,明显就黯然失色了。
比如职场中,你仍会发现很多的“大龄投机者”,他们唯关系论、唯机会论,心想着但凡遇到个好老板、大阔佬,就可以立马咸鱼翻身,成为现代版的“胡雪岩”。
可问题就在于,你已不是二十几岁的小伙子,你要年轻不年轻,你要色相没色相,别人帮你图你点啥?
你要清晰地认识到,老板发你的薪水、客户给你的钱,都不是因为太想和你交朋友,他们唯一的目的,就是能从你身上获取利益。
毕竟,35岁已经过了“待价而沽”的年纪,你没有资格再异想天开,你只能从不断地交易中体现自己的价值。
而你可被利用价值的高低,也是人生后半场的最大筹码。
2、关注自身 做关键局部的强者
职场如战场。而最佳的打仗策略,就是“以己之长,攻人之短”。
正如前面所说,30岁以后,很多人对于竞争有种无力感,因为习惯了追求确定性,所以害怕波动。
但问题是,职场中的竞争,不是你说避免就能避免的。所以这时候,如何找准自己的优劣势,则成为了重中之重。
年轻的时候我们听了很多大道理,比如“长板理论”、“短板理论”,但很多都是相互矛盾的,到底是寻找优势重要,还是补齐劣势重要呢?
所以,倘若你正在面临、或即将面临35岁这个分水岭,你要知道:
你最大的优势并不是经验与资历,而是你有独立认清自己和洞察这个世界的能力。
比起20岁的自己而言,你应该更清楚自己能做什么、不能做什么,擅长什么、不擅长什么,喜欢什么、不喜欢什么。
与此同时,你要以崭新的状态去迎接下一个10年、20年,而不是像很多人那样,单纯为自己25岁到35岁的黄金十年后悔。
毕竟,值得庆幸的是:
如今你仍有时间实现自己的希望,也有足够的能力去平衡自己的希望。 |